最近業內有一場關于零售是不是已死的討論,這是個偽命題。據我們(Pandodaliy)預計,未來5年之內零售行業將采取線下實體店和網站、移動終端結合的方式來為消費者提供好的購物體驗,這類零售商不但不會死還會繁榮發展。
這個討論對于技術型公司都是無關緊要的,有一點事實不容辯駁:電商正在席卷傳統產業。不管是單一經營方式還是多渠道經營,每一家公司都不排斥新技術。所以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對B2B的技術型公司而言,2013年電子商務技術是一塊不容錯過的肥肉。
根據最近的一分行業報告,2012年全球電商的銷售額是1.2萬億美元,2013年預計在此基礎上還會有18%的漲幅,2016年15%。如果這些數據可靠,意味著未來5年之內電商市場容量還會擴大一倍。而且目前全球電商在零售業的銷售比例中只占據6.5%的份額,可想而知空間有多大。
和其他的億萬級產業相比,電商是唯一一個以兩位數的百分比速率增長的行業。其他的億萬級產業的速率一般都是1到2個百分點。
電商產業,研發技術是關鍵:以Amazon為例。
Amazon在整個電商行業的市場份額大概是25%到35%,這得益于它在技術上的優勢。Amazon花了大量成本在技術優化和基礎設施布局上,因此它在網站定制化、目標用戶的獲取、價格優化、便捷支付、低成本而高效的物流方面都有對手無可比擬的優勢。
據咨詢公司Bain & Company的數據,Amazon把總收益的3.3%用于信息系統的建設,隨著Amazon近年年收益打破1000億美元,如果按照這種比例,意味著Amazon每年在信息系統上的投入超過33億。
這還只是個開始。
過去三年,我們見證了電商技術發展的第一次浪潮。
有前瞻性的公司在上一個十年開始就在著手為單一經營或者線上線下多渠道經營的零售商提供技術服務,讓他們與電商抗衡。很多公司起步的時候電商技術看起來還只是一個沒有什么前景的領域,但是電商颶風一樣的普及勢頭讓這些公司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GSI Commerce、Demandware、Endeca、Kiva Systems、BazaarVoice、Omniture都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這些公司也為后來者開辟了一條道路。
我們僅僅才抓住了表面
在整個電商產業的價值鏈里面,上述幾個先驅已只是解決了電商的部分核心的技術問題,事實上過去5年間涌現的一些初創公司都在致力于解決一些分支的領域。我之所以說我們還處在電商技術的初級階段,原因有三:
1、電商技術領域仍然又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每年都和數以百計的CMO打交道,他們會列出一些他們認為有挑戰的機會和問題,要列出清單的話很長,這里摘取重復率最高的幾個:
多渠道供應鏈的優化;
物流渠道的建設;
對于特殊地區(比如宗教地區)的需求預測以及如何落實到網站上;
如何減少產品數據的成本;
國際化網站的管理,不同國家用戶的差異化服務。
Amazon正在這些領域大力投資,毫無疑問也是行業領頭人。其他的從業者要跟上了。
2、這個行業仍然沒有塵埃落定,而且整個產業值增長速率很快
上面也提到過這個領域以15%的年增長率在穩定增長,但用戶行為的變化也使得這個行業在經歷一些巨大的變動。
移動端產品的增長會是電商的一個新渠道;
線上和線下的交互以及多渠道經營的零售商會成為一支主流力量;
社會化媒體的興起改變著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利用這一點可以提高電商企業的投資回報率;
變化中的付費習慣和用戶忠誠度為新生的玩家提供了機會;
綜上,這個領域還有一段動蕩期。
3、“電商”這個概念越來越泛化,任何商務都可能是電子商務。
很多人一聽到電商就想到零售,其實不然,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或多或少地用到互聯網或電商技術。不管是信用卡、系統預定服務、餐館展示菜單、理發店販賣美容產品、牙醫預約——所有的一切都可能運用到網頁或者移動端的方式去吸引、發現、溝通、服務于他們的目標客戶,可以下一個結論:我們所處的這個星球,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在商務信息化上面做一些投資來保持競爭力。(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