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11月5日訊 第106屆廣交會4日閉幕。商務部網站消息顯示,廣交會出口成交額為304.7億美元,比今年春交會增加42.4億美元,增幅為16.2%。
記者了解到,在出口產品中,機電商品排在成交首位。機電商品成交135.9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0.7%,占總成交額的44.6%;輕工產品成交97.6億美元,增長16.6%,占總成交額的32.1%;紡織服裝成交34.2億美元,增長5.9%,占總成交額的11.2%。
本屆廣交會上,商品成交普遍回升,家用電器成交53.1億美元,增長11.3%;五金工具成交26.1億美元,增長22.6%;服裝及衣著附件成交17.9億美元,增長10.5%;紡織品成交16.3億美元,增長1.4%;運輸工具成交14億美元,增長23.4%。
從區域看,歐盟、中東和美國仍列成交前三位,分別為93.3億美元、42.6億美元和40億美元,比今年春交會增長23.3%、3.3%和20.9%,占總成交額的30.6%、14%和13.1%。新興市場方面,巴西成交大幅提升,成交10.7億美元,增長98.8%。
與往屆相比,民營企業依舊是成交主力。民營企業成交195.9億美元,國有企業57.5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52.3億美元,比今年春交會分別增長17.5%、10.2%和18.1%,所占比重分別為64%、18.9%和17.1%。被視為中國外貿“風向標”、“晴雨表”的廣交會一定程度上映證了各方對我國外貿形勢好轉的判斷。
據廣交會新聞發言人陳朝仁介紹,從目前到會客商和參展企業數量看,廣交會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外貿交易平臺,兩個指標均居全球綜合性大型展會的首位。
廣交會秘書長、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王志平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廣交會在緩解中國出口企業困難方面作用凸顯,因此,廣交會將繼續堅持出口導向不動搖,努力將這個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構建成世界第一貿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