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教育部印發《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實施方案》,大賽由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等30多個國家部委、行業協會和地方政府舉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擔任組委會委員。
本次大賽以“技炫青春 能創未來”為主題,實行初賽、復賽、總決賽三級賽制,其中總決賽賽程安排又分別為爭奪賽、排位賽和冠軍總決賽三個環節。
舉辦大賽目標位持續強化大賽綜合育人功能。適應新技術變革和產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堅持面向人人、面向產業、面向創新、面向智能、面向國際,突出對技能水平、職業素養、團隊合作、實踐應用、創新創意等方面的綜合考查,夯實技能人才綜合能力培養基礎,提升學生職業行動能力、職業遷移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積極助力產教融合機制創新。適應塑造多元辦學、產教融合新形態,堅持產業行業需求引領,緊密對接國家戰略、重點行業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設置賽道,充分發揮大賽對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牽引作用,提升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適配度,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產業發展、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大賽涉及領域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充分考慮國家產業發展方向、重點行業、民生福祉密切相關產業和生產實踐需要,共設置42個賽道,其中包括紡織服裝賽道,化工技術賽道、藝術設計賽道與表演藝術賽道的一些行業技術領域也與紡織服裝相關。
在紡織服裝賽道中,對接行業包括:
1.紡織業大類:
棉紡織及印染精加工,毛紡織及染整精加工,麻紡織及染整精加工,絲絹紡織及印染精加工,化纖織造及印染精加工,針織或鉤針編織物及其制品制造,家用紡織制成品制造,產業用紡織制成品制造等;
2.紡織服裝、服飾業大類:
機織服裝制造,針織或鉤針編織服裝制造,服飾制造等;
3.專用設備制造業大類:
紡織、服裝和皮革加工專用設備制造等。
中職組面向主要崗位(群)或技術領域有:
1.紡織生產加工類
紡紗,織布,印染前處理、染色、印花、后整理,紡織面料開發,紡織生產等;
2.服裝設計與制作類
服裝設計,服裝制版,服裝工藝,服裝樣衣制作,服裝 CAD操作,數碼服裝設計等;
3.服裝生產與管理類
服裝制作,服裝生產基層管理,服裝跟單等;
4.質量檢測與營銷類
紡織品檢測,服裝營銷,紡織品營銷等。
高職組面向主要崗位(群)或技術領域有:
1.服裝設計與生產類
服裝制版,服裝數字技術應用,服裝生產與管理,服裝設計等;
2.染整技術與管理類
染整技術開發,產品生產與管理,品質管控,智能化染整設備應用,染化料分析檢測等;
3.非織造產品制造與銷售類
非織造自動化裝備維護維修,非織造工藝與生產管理,非織造產品檢驗,非織造產品銷售等;
4.數字化生產與營銷類
數字化技術應用,色彩數字化管理,數字化設備軟件及染化料營銷,紡織貿易等。
本次大賽將參賽方劃分為國內參賽對象和國際參賽對象,各賽道國內參賽對象要求為中等職業學校、高職(?疲⿲W校、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含普通本科學校職教本科專業)、普通本科學校?迫罩圃谛W生及3年內(以報名時間為準)畢業生(含港澳臺)。參賽對象所學專業須為報名參賽賽道對應的專業類包含的專業。
國內參賽隊伍以學校為單位組隊,不得跨校組隊。國際組由一所國外學校牽頭,可跨國跨校組隊。比賽均為團體賽,每支參賽隊伍不超過4人,國際組每支參賽隊伍中國籍選手不超過1人。每支參賽隊伍指導教師不超過2名。
大賽要求,參賽隊伍根據項目任務,按團隊成員分工,同步進行技能操作和現場講解。技能操作重點展示專業技能熟練程度、規范程度以及解決技術難題的創新能力,現場講解主要介紹總體思路、技能要點、主要成果、項目創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