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三年一次的復查結果名單出爐,海城再次喜提紡織產業基地市,西柳鎮再次獲評紡織產業特色名鎮(中國褲業名鎮、中國棉服名鎮)。
按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關于對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三年進行一次復查工作的規定,2019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對試點時間滿三年的全國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進行復查。通過集群試點地區報送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自評報告,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調查表(2016-2019年),結合對集群試點地區的調研以及與相關省市、自治區紡織行業協會、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相關單位、部門的溝通、協商,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反復討論,中紡聯會長辦公會批準,決定確認遼寧省海城市等197個地區為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19個地區解除集群試點關系。
近年來,海城市抓住國家“一帶一路”、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西柳被遼寧省政府確定為首批省級重點培育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試點機遇,確立了“一個政策牽動、兩個并重發展、三個結合支撐”的專業市場發展思路,借助“一帶一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措施,積極推進專業市場擴容、結構優化、品牌集聚、業態升級,開啟了專業市場內外貿融合發展的嶄新局面。在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條件下,海城市紡織產業集中度高,產品特色突出,企業數量眾多,配套相對完整,規模效益明顯,產業與市場互動廣泛。專業市場集群占地面積4.5平方公里,以沈海高速西柳段為軸,先后建成運營西柳服裝市場、誠信商城、中國商貿城、春雷輕紡家紡城、遼寧西柳電商產業園(遼寧西柳紡織服裝創意設計產業園)和西柳·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等8個專業市場,形成了東區和西區兩大市場集群。主要經營服裝、面輔料、針織、家紡、小商品、皮革皮草、箱包皮具等32大類2萬種商品,商鋪總量2.3萬個,從業人員6萬余人。2018年,市場交易額突破730億大關,市場貨物吞吐量135萬噸,全市紡紗產能5.3萬噸,織布染整能力3.4億米,各類服裝產銷量7.2億件(條)。
據悉,依托西柳市場,在海城及周邊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加工產業集群,全省14個市圍繞海城西柳市場發展起來的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和加工業戶達1萬余家,直接帶動省內外70余萬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