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朋友圈被一篇叫做《你穿的每一條牛仔褲都在毀滅我們的未來》的文章刷屏。
文章講到,“牛仔褲幾乎就是由水制成的,從棉田到棉布再到洗衣機,一條牛仔褲一生之中居然需要耗費3480升水”“約有2500種化學物質會被使用在不同牛仔產品的染色和整理過程中”等,引發海量傳播。
事件回放
4年前紀錄片 被重新演繹
《你穿的每一條牛仔褲都在毀滅我們的未來》一文開頭,便開宗明義地指出:牛仔褲已經遠遠超出了“時尚”的范疇,成為了人們衣柜中最常見的基本款。接著拋出“毀滅論”的觀點:無論是昂貴的還是便宜的牛仔褲,都意味著罪惡。
文章從一部2012年推出的紀錄片《牛仔褲的代價》展開,關注到牛仔服裝加工產業上的消耗水資源、化學品使用和工人職業健康等問題,進而提出一系列質疑和建議。
《牛仔褲的代價》是一個環保組織在廣東新塘鎮所做調查制作的德國紀錄片。紀錄片追溯一條售價9.9歐元的牛仔褲的歷史,找到了這條牛仔褲出生的地方——廣東新塘。在這個每年生產2.6億條牛仔褲的小鎮,他們看到了各種污染:變色的水流、疲憊的工人、充滿粉塵的生產環境……調查者發現,牛仔褲生產存在的問題浪費水資源、污染環境等諸多問題。
總之,作者在告訴大家:購買牛仔褲,就是在傷害環境,就是毀滅地球的幫兇。
文章細數中國代工廠N宗罪
一條牛仔褲一生之中居然需要耗費3480升水。每生產一噸牛仔產品,會污染200噸水。也就是3條牛仔褲,就需要200升的水。
牛仔產品中約有2500種化學物質,隱藏在牛仔布料中的有毒致癌物質會和你的肌膚直接接觸。
生產污水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河流。
生產環境惡劣,噴砂工人容易患硅肺病。
權威回應
說嚴重點就是道德綁架
200升水這個數據是不對的。即使它要這么多水,你不還得用嗎。人每天都要吃喝洗澡,不洗澡也很無聊啊,邏輯上說不通。
有毒有害物質,國家都有標準和規定。有個別企業違法,這涉及到監管的問題。
化學物質并不代表是有害物質,但要說完全無害,好多事情都在權衡利弊,吃藥還有副作用你能不吃嗎。
我到一些好的工廠去看過,工人穿得像生化武器那樣,防護得很好。
文章稱牛仔褲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從而引起公眾新一輪的關注。因缺乏權威信息,莫衷一是。經再三聯系,中國服裝業全國性行業組織中國服裝協會,特別安排該協會副秘書長杜巖冰接受成都商報記者獨家專訪,回應此事。
1
最大的污染在印染環節
成都商報記者:您怎么看待這篇關于牛仔褲的微信文章?
杜巖冰:我覺得它純粹在扯。這種事情環保組織隔幾年都要做一下,其環保理念我是支持的,但用這種方式說話就是避重就輕、邏輯錯亂、夸大其詞、不著邊際。說得通俗一點是嘩眾取寵,說得嚴重一點是道德綁架。
成都商報記者:文中稱,制作牛仔褲,需要用到丙烯酸樹脂、粘合劑、漂白粉,酚類化合物,偶碳化合物,次氯酸鹽,鉀金屬、偶氮染料,高錳酸鉀,鉻、鎘等重金屬原料;在皮膚出汗的時候,這些隱藏在牛仔布料中的有毒致癌物質便會被釋放出來,和人的肌膚直接接觸,導致人致癌。
杜巖冰:化學物質并不代表是有害物質。它說牛仔褲致癌,牛仔褲有一百多年歷史,這怎么可能。但要說完全無害,好多事情都在權衡利弊,吃中藥還有副作用你能不吃嗎。說得官方一點,有毒有害物質,國家都有標準和規定。服裝方面,有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18401),以及剛發布的今年6月1日要執行的嬰幼兒紡織服裝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31701)。有個別企業違法,這涉及到監管的問題。
成都商報記者:文中稱,牛仔褲生產過程會造成水污染。德國記者的視頻中,也確實拍到了水污染。
杜巖冰:牛仔褲確實在后期的水洗等工藝有水污染,但其工藝是因為有消費需求,行業企業滿足市場需求,這是整個市場格局所決定的。之前很多發達國家都在做,后來轉到中國、東南亞,生存是最重要的。如果就“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這種消費觀來說,牛仔褲是生活必需消費品,全服裝印染環節都有污染,人都不穿衣服都像古代穿樹葉能行嗎。實質上從整個紡織產業鏈來說,最大的污染在印染環節。所有有顏色的布都得染顏色,這個環節用到大量的化學物質和水洗。
成都商報記者:文中還稱,生產牛仔褲需要反復水洗,大量浪費水資源,每生產1公斤,也就是3條牛仔褲,就需要200升的水。
杜巖冰:從種棉花開始算到牛仔褲,也是不對的。即使它要這么多水,你不還得用嗎。人每天都要吃喝洗澡,不洗澡也很無聊啊。邏輯上說不通。
2
噴砂做舊不是個別現象
成都商報記者:德國記者的視頻中說,“比如噴砂這種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已經被明令禁止列為非法的牛仔褲處理工藝,在中國的工廠里卻可以明目張膽地進行。”而噴砂會導致工人得塵肺病。
杜巖冰:牛仔褲的噴砂是為了仿舊、磨舊效果,現在也有很多技術進步、替代工藝,比如用激光雕刻的辦法也能做舊,也少用水、少污染。噴砂的過程中對人有危害,這是勞工保護的范疇。我到一些好的工廠去看過,工人穿得像生化武器那樣,防護得很好。勞工保護又牽扯到社會責任。中國紡織行業2005年就開始推社會責任標準,這是中國最早做社會責任的行業,后來轉化為行標、國標。
成都商報記者:噴砂技術是個別工廠的個別現象嗎?
杜巖冰:目前據我了解,噴砂在國內并不是個別現象,大部分工廠都在用。這是很復雜的問題,技術的進步是很漫長的過程,里面有性價比、生產成本等問題。不是一個技術成熟了,全球都用這種技術。我們這些年到美國、歐洲去看,很多工廠的設備和工藝也都是很傳統的。服裝這個東西,手工有時反而是更昂貴的,所以很難說。
成都商報記者:而德國記者確實拍到了在廣東新塘鎮的牛仔褲代加工工廠里,工人們在給牛仔褲噴砂,甚至連口罩都不戴。
杜巖冰:廣東新塘鎮是牛仔褲生產集群。一些工廠主迫于生計,出現一些環保、勞工保護等問題,但改變是個漸進的過程。法律標準、產業升級、監管到位也是有序的,不能一下把產品掐死。我記得我一個老領導說過一句話:“我們現在的標準和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前的標準是不一樣的,這和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是相配套的。”
3
廉價并不代表有毒有害
成都商報記者:是不是要拒絕廉價牛仔褲?
杜巖冰:廉價并不代表是有毒有害。什么叫廉價很難說,即使號召也沒有意義,沒有人愿意多掏錢去買東西。如果大家都愿意掏最多的錢去買東西,全都用最好的染料、技術和工藝,那么污染一下就沒有了,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但反過來說,不是還有物美價廉這個詞嗎。
成都商報記者:德國記者在視頻中批評了德國和歐美牛仔褲大品牌商的追逐利潤,對中國的代加工廠的薄利加工表示同情。
杜巖冰:理論上說,產業發展轉移,肯定是往價值洼地走。牛仔褲的生產從歐美到亞洲到中國臺灣香港到中國內地,現在慢慢到東南亞,其實中國的人力成本優勢越來越弱化了。但產業轉移也要和工人素質等很多其他的復雜因素相配套。為什么這篇牛仔褲的微信文章公眾反應激烈,就是因為我們的環保意識已經很強了。但我這覺得它的表達方式不夠友善。
成都商報記者:有人稱中國服裝制造似乎仍處于產業鏈的下游。
杜巖冰:服裝產品有技術的因素,品牌的文化含量對其附加值影響很大。從文化軟實力來說,我國品牌不強,但生產加工能力水平現在絕對是全世界一流的。這是市場競爭最后形成的結果。從總體來說,中國制造業所謂大而不強,整體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階段。現在一直在提轉型升級,這是現實,也是方向。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 流行資訊頻道:http://www.hltewei.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tn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