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紅海局勢的日益緊張使得眾多國際航運企業紛紛調整航線策略,選擇放棄風險較高的紅海航線,轉而選擇繞行非洲大陸西南端的好望角。這一轉變,對于非洲航線重要沿線國家南非而言,無疑是一個意外的商機。
然而,正如每一個機遇背后都伴隨著挑戰,南非在迎接這一商機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船只數量的急劇增加,南非沿線港口原本就已存在的運力問題變得更為嚴重。設施和服務水平的不足,使得南非港口在應對大量船只時顯得力不從心,運力嚴重不足,效率也大打折扣。
盡管南非主要門戶的集裝箱吞吐量有所改善,但起重機故障和惡劣天氣等不利因素仍然加劇了南非港口的延誤情況。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南非港口的正常運營,也給選擇繞行好望角的國際航運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近日,馬士基官網發布了一則預警,詳細說明了南非各港口碼頭的最新延誤情況,并為緩解服務延誤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據公告,德班1號碼頭的等待時間已經由原先的2-3天惡化至5天。更為嚴重的是,德班DCT 2號碼頭的生產力遠低于預期目標,船只在此需等待長達22-28天之久。此外,馬士基還警告稱,開普敦港口也受到了不小的損失,其碼頭因大風影響,出現了長達五天的延誤。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馬士基向客戶承諾,將通過一系列服務網絡調整和采取應急措施,盡最大限度地降低延誤。包括優化貨物運輸路徑,調整出口裝載計劃,以及提高船只航行速度等。馬士基表示,從南非出發的船只將全速航行,以彌補因延誤而損失的時間,并確保貨物能夠按時到達目的地。
面對航運需求的急劇增長,南非港口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擁堵困境。早在去年11月底,南非港口的擁堵危機已顯露無遺,船只進入各主要港口的等待時間令人咋舌:平均需要32小時才能進入東開普省伊麗莎白港,而進入恩庫拉港和德班港則分別需要漫長的215小時和227小時。這一狀況導致超過10萬個集裝箱積壓在南非各港口之外,給國際航運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南非的物流危機多年來一直在加劇,這主要歸咎于政府對供應鏈基礎設施投資的長期匱乏。這使得南非的港口、鐵路和公路系統極易受到干擾,難以應對突發的航運需求增長。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15日的一周內,南非貨運代理協會(SAAFF)報告稱,港口平均每天處理的集裝箱數量大幅增加,達到8,838個,較前一周的7,755個有顯著增長。國有港口運營商Transnet也在其2月份的數據中報告稱,集裝箱處理量較1月份增加了23%,同比更是增長了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