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我國再生PET纖維的產能已經超過1000萬t/a,穩居世界第一的位置。據了解,中國的再生PET纖維90%以上是國內市場消化,其中60%以上應用在家紡和與家用紡織品產業相關聯的市場,其他應用市場則主要集中在產業用紡織品(特別是非織造材料)和服裝領域。
在我國再生PET纖維的適用性市場上,再生PET纖維以其高性價比對原生PET對應規格的產品已經實現了全方位替代。在這些細分市場上,原生PET纖維的物理、化學和機械性能與再生PET纖維相同,只是原生纖維色澤更好,而這些細分市場上的產品對色澤并沒有特別要求。
再生PET纖維在家用紡織品市場的應用
床上用品行業、沙發和布藝家具以及室內裝飾用品中大量使用再生PET短纖維和制品作為填充材料和骨架材料。
如枕芯填充材料——簡單開松的三維卷曲中空纖維、開松+摩擦處理的珍珠棉、開松+梳理處理的公仔棉和無膠棉等;
被芯填充材料——噴膠棉、無膠棉、熱風/噴膠復合棉和公仔棉等;
床墊與席夢思內部的骨架材料和襯墊材料——無膠棉、熱風棉和硬質棉等;
以及針刺非織造布、地毯基布用途的長絲編織布、沙發和布藝抱枕填充材料、布藝沙發靠墊和扶手的骨架材料等。
再生PET纖維在非織造布領域的應用
再生PET短纖維主要使用在以下非織造布生產工藝,其產品終端應用市場涵蓋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交通工具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等細分市場。
熱風粘合非織造布(無膠棉)生產工藝流程:開松→梳理→鋪網→烘箱熱風加固(融化低熔點纖維)→切邊+打卷→包裝;
化學粘合非織造布(噴膠棉)生產工藝流程:開松→梳理→鋪網→上漿(化纖粘合劑)→烘箱熱風加固(固化膠劑)→切邊+打卷→包裝;
針刺非織造布生產工藝流程:開松→梳理→鋪網→預針刺→主針刺(一道或多道針刺機)→切邊+打卷→包裝;
水刺非織造布生產工藝流程:開松→梳理→鋪網→水刺纏結+壓花→烘干→切邊+打卷→包裝。
紡紗用途再生PET纖維產品市場
紡紗用途的再生PET短纖維(主要規格為1.5~2D×38~51mm)目前依然是產量占比最大的品種,其價格與原生滌綸相比有較大優勢,雖然其織物不能夠保證染色性能,但仍然可以應用到一些低端產品面料和中高端產品的里襯材料中。
近年來隨著醇解重聚合技術和熔體計算機配色技術的突破,色紡用途有色棉型再生PET短纖維發展迅速,2017年產量已經超過220萬t,約占棉型再生PET短纖維的40%。產品顏色多樣、光澤亮麗、不沾色、不褪色,各項色牢度均達到4級以上;產品經高溫定形加工后處理,手感柔軟細密,彈性好,經久耐用;織物具有輕度柔軟飄逸感,懸垂性好,有類似真絲的感覺;織物光澤柔和明亮,不產生“極光”。目前在一些細分市場上已經完全替代原生PET有色纖維產品。
再生PET纖維在戶外用紡織品市場的應用
戶外紡織品包括沙灘墊、沙灘座椅、旅行帳篷、嬰兒童車和戶外運動服裝等,這些產品的內襯和骨架材料原來都是海綿,由于海綿的抗老化性、阻燃性和舒適性均無法與硬質棉(一種熱風+熱軋工藝非織造布)相比,因此這個市場目前已經成為硬質棉產品的天下。(本文內容節選自《2018中國紡織產品開發報告——產品開發篇》譚亦武老師“中國再生PET纖維行業現狀與展望”一文。)